1. 首页 > 热门游戏攻略

行秋组合阵型 行秋阵容怎么搭配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09-24
摘要:您好,很高兴能为您介绍一下行秋搭配阵容的相关问题。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行秋组合阵型 行秋阵容怎么搭配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介绍一下行秋搭配阵容的相关问题。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原神行秋阵容搭配推荐原神行秋北斗生存队玩法攻略,相信很多小伙伴对这一块不太清楚,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原神行秋阵容搭配推荐原神行秋北斗生存队玩法攻略,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来了解一下哦。

原神行秋阵容怎么搭配

护盾只相当于额外血量,而减伤和元素抗性是比例削减

减伤之间是加算,减伤和元素抗性是乘算

直接上结论:行秋+北斗+元素抗性圣遗物,可能是追求生存的较优解

6命琴同样提供减伤,但这里只考虑低成本的行秋+北斗

1.减伤:

以较为低廉的成本计算:

行秋60级,E6级,水伤66.6%,免伤38.32%(以后出水套还可增加)

北斗60级,Q6级,免伤26%

共计64.32%,受伤35.68%

我注意到技能升级的免伤增幅并不明显,如果以更为低廉的成本计算:

行秋20级,E1级,水伤46.6%,免伤30.32%(只需要满级5星水伤杯)

北斗20级,Q1级,免伤20%

攻击50.32%,受伤49.68%

2.元素抗性

此外,对于怪物的元素攻击(如大家最头痛的深渊法师、愚人众、丘丘王、水元素)和元素类环境伤害,可以让主C装备奇迹/平雷/渡火和四元素共鸣堆元素抗性

奇迹:2件所有元素20%,4件根据怪物元素伤害类型10秒内增加对应抗性30%

平雷/渡火:2件提高雷/火抗性40%

四元素共鸣:所有元素抗性15%

主C装备:

奇迹花+奇迹羽毛+平雷/渡火攻击沙漏+任意加伤杯+平雷/渡火攻击暴击爆伤头,叠加四元素共鸣,共计雷/火元素抗性75%,受伤25%

配合60级行秋北斗,受伤8.92%

配合20级行秋北斗,受伤12.42%

由于平雷/渡火都是五星副产物,容易获得且数值与输出类五星圣遗物相同,损失的只有花/羽毛的四五星差距和输出类套装圣遗物

对于水、冰类元素伤害,未来会出对应的5星抗性圣遗物,目前也可用4奇迹+任意加伤杯代替

对于存在多种元素伤害的场合

可以针对主要伤害来源选择平雷/渡火,主要元素伤害受伤率8.92%(60级北斗重云)/12.42%(20级北斗重云),次要元素伤害受伤率23.19%/32.29%

可以4奇迹+任意加伤杯(受击时65%元素抗性),对所有元素伤害受伤率为12.45%/17.34%

3.优点

3.1北斗行秋在减伤之余,可以提供多段脱手元素伤害,且培养后伤害量不俗

3.2北斗行秋的减伤效果20级时同样好用,60级优秀,圣遗物要求不高(只需要一个满级水伤杯、和充能沙漏)

3.3比起贴皮盾,减伤和抗性是追求生存的上位解

4.缺点

4.1北斗和行秋需要占用两个角色:行秋是非常优秀的副C,北斗也可担当副C职位,且两人元素爆发均为脱手技能,配合主C打爆发/元素反应极佳。水/雷比起风岩有针对性破盾效果,可以在队伍中作为工具人发挥作用

4.2北斗和行秋大招能量需求高、减伤覆盖率低:可以通过充能武器/充能沙漏弥补。在行秋、北斗无大招期间,主C的元素抗性依然能提供不俗的生存能力。此外行秋的E伤害不俗+减伤回血,北斗E弹反+高倍率+短冷却,都是非常优秀的技能,可以频繁使用收集能量

4.3四元素共鸣牺牲二元素共鸣伤害加成:四元素共鸣只提供15%元素抗性,不必强求,组成二元素共鸣队伍提供伤害加成/辅助充能或许效果更佳。目前主流的火C迪卢克可莉、水C公子、岩C凝光不是火/雷元素,要组成四元素共鸣也只需再找个不同元素的奶即可。

4.4主C装备奇迹/平雷/渡火伤害降低:装备2平雷/渡火时,只损失4星奇迹花/羽毛的固定值和输出套套装效果,在极端环境下,活下来才有输出,15s安逸的爆发输出非常重要,个人认为损失可以接受

4.5元素抗性只能降低元素伤害,对物伤无效:目前元素环境伤害和元素敌人(深渊法师、愚人众、丘丘王、水元素等)是比较棘手的存在,生存压力过大时可以考虑元素抗性。行秋和北斗的减伤对物伤同样有效,可以削减至一半以下,且此时主C不装备抗性圣遗物,不会降低主C

4.6需要额外投入一套满级圣遗物:加伤杯用主C毕业杯就行,奇迹/平雷/渡火都是副产物,不需要特意刷,无暴击爆伤头可用攻击头

4.7需要额外投入两个角色:同样的投入资源,比90级挖矿工具人强多了,北斗和行秋还能打副C;同样的生存效果,比强堆贴皮盾投入的资源少多了,北斗和行秋还能打副C

4.8减伤和元素抗性机制以后可能改:那莫娜以后也能改

好了,今天关于“行秋搭配阵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行秋搭配阵容”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