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门游戏攻略

帝王神方士阵型如何组合 帝王术怎么使用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07-03
摘要:  自秦汉以来,随着儒教的形成与道教的兴盛,大量的秦汉方士开始有意识的使用宗教迷信行走于江湖之中,宣扬长生之术,如中国近代文学家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道:“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故而这一时期不论是儒教的“谶纬术”还是道教的“成仙术”,都是方士以神秘方法来解决帝王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经典骗局。   在中国古代,尽管秦汉时期的帝王们权倾天下,但是他们自己却,帝王神方士阵型如何组合 帝王术怎么使用

 

  自秦汉以来,随着儒教的形成与道教的兴盛,大量的秦汉方士开始有意识的使用宗教迷信行走于江湖之中,宣扬长生之术,如中国近代文学家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道:“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故而这一时期不论是儒教的“谶纬术”还是道教的“成仙术”,都是方士以神秘方法来解决帝王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经典骗局

  在中国古代,尽管秦汉时期的帝王们权倾天下,但是他们自己却有着很多对于未来的疑惑,比如:我还能活多久、今年是否风调雨顺、边疆少数民族是否会犯我疆界等等。而这些问题,一般的臣子是不能也不敢回答的,因为要是自作聪明的话,搞不好就会落得一个满门抄斩的下场。因此,方士们就借此登上了秦汉时期的政治舞台,并且出于自己的私利,以多种多样的手法诱使封建皇帝迈向成仙之路。

一、“仙人”概念的起源与“长生不死药”

  现在人们经常和“神仙”二字并用,但是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区分,“神”和“仙”两字是有着不同含义的。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之中,“仙”有着“长生不老”的寓意,而刘熙的《释名》之中也将“仙”解释为“老而不死之人”,并且详细解释了“仙”这一字的起源:“仙者,迁也,迁入山中也。”可见“仙人”大多出现在名山之中。

  关于寻访“仙人”的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燕国与齐国,在齐国的齐威王时期,燕齐地区出现了诸如充尚、邹衍、羡门高等方士,他们凭借自己的口舌和想象,虚构了诸多神仙人物,如彭祖、安期生等人,其中彭祖算是一个半虚构的人物,据说他能够实施引导之术,助人成仙;而安期生则是位于海上的得道仙人,方士们夸耀说他曾经在渤海附近出售仙药,后来前往海外的蓬莱仙岛中飞升成仙,因此秦汉时期的方士们经常出海宣称自己能够到达蓬莱仙岛取得长生不老药正是起源于此。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仙人们的“长生不老”正是普通人乃至帝王长久以来的心理愿望,因此燕齐方士们充分利用这一心理弱点,大肆宣扬渤海之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当时齐国的君主齐威王、齐宣王等人都曾经派人寻找过这些所谓的“仙山”,虽然没有取得什么结果,但是却无意之中扩大了“寻仙问道”的影响力,导致在战国末期出现了很多以此为生的江湖方士。

  在方士们所宣扬的成仙方法之中,服用“不死药”是最基础也是最快速的飞升方法之一。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泰山举行了盛大的祭神仪式,此时琅琊人徐福隐约察觉到了秦始皇心中迫切想要追求长生不老的心愿,于是就给秦始皇上书声称:“海中三岛上的仙人已经炼成长生不死药,只需派臣前往蓬莱仙岛取回即可。”

  秦始皇对此深信不疑,于是让徐福带着数千童男童女,前往海中三岛寻找长生不死药。但是我们知道,所谓“海中三岛”实际上都是燕齐方士所编造的虚妄之言,而欺君罔上的罪名可是很严重的,那么徐福要怎样欺骗秦始皇呢?原来徐福找借口说由于海面上有鲛鱼兴风作浪,需要调遣善于射杀大鱼的武士平息海面上的隐患。

  然而无论秦始皇如何虔诚的帮助徐福前往蓬莱仙岛,他最终还是未能取得传说中的“长生不死药”,而徐福也因为畏罪而带着数千童男童女消失的无影无踪。对此唐代诗人李白专门写了一首名为《古风》(其三)的唐诗来讽刺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愚昧: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鬈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纵然有着秦始皇这样失败的前车之鉴,但是之后却不断有人重蹈秦始皇的覆辙,甚至包括汉武帝、唐太宗等颇有明君之象的皇帝。当然,江湖方士的欺骗手法也在与时俱进,到西汉初期,服药成仙的方士骗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炼丹术”了。

二、伤人害命的“炼丹术”

  中国古代的炼丹术起源较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开始从事炼丹行业,他们的主要方法是使用铅汞与其他药物进行混合,不过在秦汉时期,炼丹术还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方士骗术理论体系。直至魏晋乱世期间,著名道学家葛洪完善了炼制“金丹”的理论体系,并且写出了《抱朴子》一书作为理论指导。

  按照葛洪的理论来说,服用“金丹”之后可以使身体不朽,令人长生不老,但事实上服用金丹的后果都是“被药所误”很多帝王都因为过量服用丹药中毒而死。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连唐太宗、唐玄宗等唐朝明君,也对服用金丹能够长寿的方法深信不疑:早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王玄策出使国外之后带回了一个名叫耶罗迩婆娑的外国方士,该方士宣称自己能够炼制丹药,为唐太宗延长寿命,唐太宗对他十分重视,并且按照他的方法服用仙丹,然而没过两年唐太宗就一命归西,虽然没有直接的史料证据表明唐太宗之死与方士之间有直接关系,但是丹药之中所含有的铅、汞等有毒物质,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唐太宗的寿命。

  至于创造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宝年间也先后征召卢鸿、吴钧等方士进入长安,为自己进献金丹,即使在“安史之乱”逃往蜀地的过程之中,唐玄宗即使退位也依然念念不忘丹药的炼制与服用,由此唐朝中后期的大部分皇帝都痴迷于仙丹的炼制与服用,为此劳民伤财、穷凶极奢的情况屡见不鲜。

  更为严重的情况在于,唐朝皇帝对“炼丹术”的痴迷引起了唐朝官员们的模仿,不少官员因为服用仙丹而一命呜呼,唐朝中后期著名诗人韩愈的女婿李干正是其中之一。对此,韩愈感到痛心疾首,在李干的墓志铭上留下了这样的警句:

  “初于以进士为鄂岳从事,遇方士柳泌,从授药法,服之,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其法以铅满一鼎,案中为孔,实以水银,盖封四际,烧为丹砂云。馀不知服食说自何世起,杀人不可计,而世慕尚之益至,此其惑也!在文书所记及耳闻相传者不说,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以为世诫。”

三、故弄玄虚的“通神术”

  在中国古人的传统神仙观念之中,“神”往往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如果现实世界中的帝王想要和神明进行沟通,往往就需要采用各种方法,而这些方法就被方士们称之为“通神术”。通神术早在上古时期的占卜活动之中就有所体现,并且在秦汉时期得以发扬光大,比如在汉文帝时期,有一位名叫新垣平的江湖术士,专门使用“望气术”来占卜人事吉凶。

  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曾经介绍了一个名为“望气取景”的故事,这是历史上一个江湖方士所精心设计的大骗局:首先,新垣平谎称自己看到了所谓的“祥云”,而皇帝最喜欢看到的就是说自己的身边有五彩祥云之气,他的这一说法也正是迎合皇帝的心理需求;其次,他偷偷派人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时间派人给汉文帝献上“人主延寿”的玉杯,正好能够博得汉文帝的欢心。

  而经过这些伎俩,新垣平就有胆气声称自己能够帮助汉文帝找到“周鼎”,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所收藏的国鼎,而鼎是“君权神授”的重要标志之一,哪位皇帝不想要得到它们呢?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新垣平的计划百密一疏,有人认出了酒杯上的字迹是新垣平所写,因此汉文帝大怒之下以欺君之罪将其斩首于长安城中。

  淮南王刘安是汉代著名的术士之一,他与8位门徒白日飞升的故事一直被道家方士奉为圭臬。但是只要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淮南王刘安是因为密谋造反而被逼自杀的,他的死亡和得道升仙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对此东汉王充《论衡》一书中已经讲得十分明白。

  事实上,这种伪造神迹、编制谎言的方法在中外历史上屡见不鲜:只需要将某些古代遗物偷偷埋在地下,然后当众挖出,就能够成为堂而皇之的“神物”;或者使用普通的水冒出“甘露”,声称可以延年益寿,与天通灵,这些骗术用来欺骗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水平的皇帝尚能生效,就更不用说欺骗普通的老百姓了。

  而汉武帝时期,正是因为皇帝宠幸江湖方士,听信所谓的“通神之术”,不仅耗费了极大的财产,甚至还酿造了一起人间悲剧,这就是汉武帝“杀子亡妻”的故事。

  公元前92年,年近古稀的汉武帝经常梦见有无数木人手持木棍袭击自己,因此他征召水军都督江充彻查此事。谁知江充一口咬定这件事情是“巫蛊”为祸,并且在长安城的地下挖出很多木人,数月期间杀害万余人,并且直接将矛盾指向了和自己有矛盾的太子刘据。太子不堪其辱之下命人捕杀了江充,并且还一把火将用来祈福的寺庙一把火烧为平地,向来刚愎自用的汉武帝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发兵追杀太子一家,太子刘据和其母卫氏一家被满门抄斩。尽管后来汉武帝查明真相之后追悔莫及,并且修筑“思子宫”以做纪念,但是人死不能复生,汉武帝的余生也只能在悔恨交加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