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突袭阵型装备组合图 突袭技巧
图片来自网络
搞笑的意大利又来了,德意日三个轴心国中,德国玩坦克,日本玩军舰,意大利玩面条...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的印象是无数的士兵挤在拥挤的战壕当中,在无尽的冲锋中被机枪和炮弹消磨殆尽。这种让无数年轻士兵付出生命代价的战争方式,低效且残酷,然而坦克的出现则打破了堑壕战的僵局,参战双方争先恐后的研发不同种类的坦克,以及一切可以掩护士兵进攻的装备。就是这样的思想,上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武器设计师却为现代装备史上添上了一朵奇葩。
一战无尽的堑壕战让无数的意大利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如何让一名士兵在战场上以一当百?最完美的选择就是让每名士兵都驾驶一辆“单人坦克”!
坦克的研发和制造对于上世纪30年代受到大萧条影响的意大利经济都不太现实。1934年,意大利军方渴求制造方便并且和坦克功效差不多的便宜武器。
图片来自网络
早时其他国家就研究过“单人坦克”的非机械版本。
研发单人坦克的任务交给了意大利的安萨尔多军火制造公司。虽然经费不足,国内经济状况十分糟糕。但是意大利人有想象力啊。
于是乎安萨尔多公司在1935成功研发出这款十分有创意的单人坦克:体积极小的全履带式车辆,可由单兵操纵,配备机枪和掩护士兵前进的机动护盾。
关键是与其他国家早期单人坦克相比,这款单人坦克是机械驱动的,说白了不用人力往前推了。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颇具创意性的武器命名为Ansaldo Motomitragliatrice blindata d’assalto,翻译过来就是 “1935型装甲机动机枪突击掩体”,简称MIAS 1935型或者MIAS。
MIAS高约3英尺(约0.914米),长约2.5英尺(约0.76米),狭窄的空间只允许单人驾驶操作。车长兼任炮手、装填手、观察手、驾驶员、正副机枪手......
这款装甲车辆拥有前部、左右和顶部的装甲防护,正面装甲厚度到达了“惊人”的6毫米,可以抵挡50米外7.92毫米毛瑟钢芯穿甲弹的攻击,侧面可以抵挡意大利本国制式步枪在50米外发射常规弹药的攻击,这样的防护能力和轻型装甲车辆的水平差不多。
车内没有地板,操作人员实际上是蹲在地上的,机动的时候可以踩在车体内部两侧的舷上。嗯,说白了就是得会蹲着劈叉儿。如果不会这种姿势的话,可以迈着鸭子步跟着车走。
顶部的装甲还有铰链的盖板状结构,可以翻折起来,好让操作人员抬起头,可见车内空间之狭窄。
图片来自网络
这款车辆的动力为一台意大利费雷拉摩托车公司生产的250cc单缸汽油发动机,它在3000转时能提供5马力动力,它位于车体前部下方,发动机驱动车体两侧迷你的履带,前轮直径较大,为主动轮,有一只小直径的负重轮,和一只稍大的尾部导引轮。该车能够达到最快4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越野时速与常人散步差不多。
图片来自网络
武器装备有两种,一种是安装两挺6.5毫米机枪,机枪拥有-10°~14°的俯仰范围,车内备弹1000发。然而意大利的几款号称二战最糟糕的轻机枪,日本的歪把子与之相比都弱爆了。
该车正面图,可见观察孔
例如这个蠢得要死的供弹,和歪把子的沙雕弹斗有的一拼的M1930机枪。当时别人家的机枪要不就是弹匣,要不就是弹链,而意大利...。看起来装填很顺滑,实际作战时进入沙土...还要时不时润滑油润滑一下。号称射击半分钟,装填一分钟。
意大利伯莱塔M1930轻机枪供弹演示
另一种是45毫米口径的迫击炮版本,火炮型号是意大利陆军的制式装备M35,它不是从炮口装填,而是采用双层炮管,射手操作手柄向前推动外管,然后从外管上的缺口处装填炮弹,然后向后拉动手柄让内管复位,就完成了装填,继续向后拉手柄就能触发激发装置,炮弹的发射依靠空包弹,火炮后方有一个5发弹药的弹匣可供使用,这种设计让火炮变得复杂,但也允许火炮平射,起到超轻型步兵炮的功能。可以携带50发迫击炮弹,可以有效地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该车的迫击炮版本
MIAS就是一个行动缓慢的超级迷你装甲车辆,根本无法发挥常规装甲车或坦克的功能,它的作用是在交战的时候给机枪手或炮手提供基本的保护,同时一点可怜的机动性又允许它缓慢的转移阵地,视情况展开缓慢的攻击或撤退,俨然一座机动火力点。
MIAS与主流的装甲思路不相符,它的整体防护太差,仅能抵挡轻武器攻击,一发中小口径的榴弹冲击波都可能把它掀翻,一个弹坑就可能把车辆陷在那,另外车内还视野差、空间狭小。
根据意军实际测试,当缺少反坦克武器的敌军步兵遇到MIAS时,可以悄悄接近,然后...踹翻它。
因此MIAS没有正式服役。机枪版和迫击炮版各自制造了1辆,便被放弃。